船用科力達風云K9雙頻單星道 雙星RTK GPS
品牌:
|
科力達
|
型號:
|
K9
|
類型:
|
兩用
|
天線類型:
|
專用天線
|
坐標雙顯功能:
|
無
|
界面文字:
|
中文
|
地圖功能:
|
無
|
面積計算功能:
|
無
|
防水功能:
|
IP65
|
內存:
|
自定義(M)
|
電池類型:
|
鋰電池
|
電池使用時間:
|
8(h)
|
外形尺寸:
|
200*50(mm)
|
性能特點
●全內置一體**業三防設計
●即插即用的主機ARM系統架構
● UHF電臺、GPRS/CDMA網絡數傳模式的強強聯手
●無縫兼容CORS系統
●支持雙星,即GPS、GLONASS
●強大的RTK操作軟件系統
●*輕巧的RTK接收機
型號
風云K9RTK
接收機精度指標:
靜態平面精度:±3mm+1ppm
靜態高程精度:±5mm+1ppm
RTK平面精度:±1cm+1ppm
RTK高程精度:±2cm+1ppm
碼差分定位精度:0.45m(CEP)
單機定位精度:1.5m(CEP)
物理指標:
尺寸:高96mm,直徑184mm,密封橡膠圈到底面高60mm
重量:0.8 kg(帶電池)
單塊電池容量:2400mAH
電壓:7.4V,單塊電池連續工作時間可達6~8小時
可外接直流電,寬輸入范圍12~15V,內外電源自動切換
防震:堅固輕便的外殼,抗2米自然跌落
防水:用水沖洗無任何傷害
防塵:完全防止粉塵進入
等級:IP67
1、啟動基準站
將基準站架設在上空開闊、沒有強電磁干擾、多路徑誤差影響小的控制點上,正確連接好各儀器電纜,打開各儀器。將基準站設置為動態測量模式。
2、建立新工程,定義坐標系統
新建一個工程,即新建一個文件夾,并在這個文件夾里設置好測量參數[如橢球參數、投影參數等]。這個文件夾中包括許多小文件,它們分別是測量的成果文件和各種參數設置文件,如*.dat、*.cot、*.rtk、*.ini 等。
3、點校正
CPS測量的為W CS一84系坐標,而我們通常需要的是在流動站上實時顯示**坐標系或地力獨立坐標系下的坐標,這需要進行坐標系之間的轉換,即點校正。點校正可以通過兩種方式進行。
(1)在已知轉換參數的情況下。如果有當地坐標系統與W CS84坐標系統的轉換七參數,則可以在測量控制器中直接輸入,建立坐標轉換關系。如果上作是在**大地坐標系統下進行,而且知道橢球參數和投影方式以及基準點坐標,則可以直接定義坐標系統,建議在RTK測量中*好加入1-2個點校正,避免投影變形過大,提高數據可靠性。
(2)在不知道轉換參數的情況下。如果在局域坐標系統中工作或任何坐標系統進行測量和放樣工作,可以直接采用點校正方式建立坐標轉換方式,平面至少3個點,如果進行高程擬合則至少要有4個水準點參與點校正。
4、流動站開始測量
(1)單點測量:在主菜單上選擇“測量”圖標打開,測量方式選擇“RTK”,再選擇“測量點”選項,即可進行單點測量。注意要在“固定解”狀態下,才開始測量。單點測量觀測時間的長短與跟蹤的衛星數量、衛星圖形精度、觀測精度要求等有關。當“存儲”功能鍵出現時,若滿足要求則按“存儲”鍵保存觀測值,否則按“取消”放棄觀測。
(2)放樣測量:在進行放樣之前,根據需要“鍵入”放樣的點、直線、曲線、DTM道路等各項放樣數據。當初始化完成后,在主菜單上選擇“測量”圖標打開,測量方式選擇“RTK”,再選擇“放樣”選項,即可進行放樣測量作業。 在作業時,在手薄控制器上顯示箭頭及目前位置到放樣點的方位和水平距離,觀測值只需根據箭頭的指示放樣。當流動站距離放樣點就距離小于設定值時,手薄上顯示同心圓和十字絲分別表示放樣點位置和天線中心位置。當流動站天線整平后,十字絲與同心圓圓心重合時,這時可以按“測量”鍵對該放樣點進行實測,并保存觀測值。
2.2 本章小結
通過本章的論述我們了解了RTK的基本原理、系統組成及工作條件。RTK的誤差來源有很多種,知道了它們的來源,對于我們采取一定的措施保證RTK的測量精度,提供了理論依據。RTK的技術特點是RTK優于其他測量技術的概括。雖然RTK的系統是現代測量的*新成果,但它應有不足之處。了解了RTK的局限性,使我們知道了對于一些測量RTK也是受到限制的。RTK的作業過程是使用RTK的基本步驟,也是今后使用RTK所必須進行的操作,通過對作業過程的敘述,使我們初步掌握了RTK的使用方法。
第3章 利用RTK進行點放樣和曲線放樣
3.1 利用RTK進行點放樣
建筑物的形狀和大小是通過其特征點在實地上表示出來的。如建筑物的中心、四個角點、轉折點等。因此點放樣是建筑物和構筑物放樣的基礎。用RTK進行點位放樣同傳統放樣一樣,需要兩個以上的控制點,但不同的是傳統的方法是通過距離或方向來放樣定點,或用全站儀用兩點定向后放樣定點,而RTK是用2~3個控制點進行點校正,就可在無光學通視(電磁波通視)的條件下進行點位的放樣,這是傳統方法難以實現的。
3.1.1 點放樣工程實例
1、測前準備:獲取2~3個控制點的坐標(如果沒有已知數據可用靜態GPS**行控制測量),解算或用相關軟件求出放樣點的坐標,檢查儀器是否能正常使用。
2、站的架設:將基準站架設在較空曠的地方(附近無高大建筑物或高壓電線等)
架設完后安裝電臺,連接好儀器后開啟基準站主機,打開電臺并設置頻率。
3、建立新工程:開啟移動站主機,待衛星信號穩定并達到5顆以上衛星時,先連接藍牙,連接成功后設置相關參數:工程名稱、橢球系名稱、投影參數設置、參數設置(未啟用可以不填寫),*后確定,工程新建完畢。
4、輸入放樣點:打開坐標庫,在此我們可以輸入編輯放樣點,也可以事先編輯好放樣點文件,點擊打開放樣點文件,軟件會提示我們是對坐標庫進行覆蓋或是追加。
5、測量校正:測量校正有兩種方法:控制點坐標求校正參數和利用點校正。
**中方法,利用控制點坐標庫(即計算校正參數的一個工具)的做法大致是這樣的:假設我們利用A,B這兩個已知點來求校正參數,那么我們必須記錄下A,B這兩個點的原始坐標(即移動站在Fixed的狀態下記錄的這兩個點的坐標),先在控制點坐標庫中輸入A點的已知坐標之后軟件會提示你輸入A點的原始坐標,然后再輸入B點的已知坐標和B點的原始坐標,這樣就計算出了校正參數。
**種方法,利用校正向導校正,此方法又分為基準站在已知點校正和基準站在未知點的校正。我們這里只說明一下基準站架設在未知點的校正方法。
(1)利用一點進行校正:步驟依次為工具 校正向導 基準站架設在未知點 輸入當前移動站的已知坐標 待移動站對中整平后并出現固定解 校正。
(2)利用兩點校正:步驟依次為工具 校正向導 基準站架設在未知點 輸入當前移動站的已知坐標 待移動站對中整平后并出現固定解 下一步 將移動站移到下一個已知點 輸入當前移動站的已知坐標 待移動站對中整平后并出現固定解 校正。
(3)利用三點校正:與利用兩點校正相同,只是多增加了一個已知點,多重復了一遍。
6、 放樣點:選擇測量 點放樣,進入放樣屏幕,點擊打開按鈕目,打開坐標管理庫,在這里可以打開事先編輯好的放樣文件,選擇放樣點,也可以點擊“增加”輸入放樣點坐標。本次工程點的設計坐標值見表3.1。
為3.4cm ,*小為0.4cm。
JD
|
偏角
|
R
|
T
|
L
|
E
|
K100+000.00
|
左偏
|
右偏
|
400.00
|
52.66
|
104.72
|
3.45
|
|
15°00′00″
|
圖3.2 曲線放樣圖
曲線主點及細部點坐標由計算得到,如表3.4。
表3.4 曲線主點及細部點設計坐標表
里程
|
X
|
Y
|
ZY(K99+947.34)
|
207849.407
|
300507.275
|
QZ(K99+999.70)
|
207875.116
|
300552.846
|
YZ(K100+052.06)
|
207894.657
|
300601.382
|
K99+950
|
207850.856
|
300509.507
|
K99+960
|
207856.168
|
300517.980
|
K99+970
|
207861.256
|
300526.583
|
續表3.4 曲線主點及細部點設計坐標表
里程
|
X
|
Y
|
K99+980
|
207866.147
|
300535.310
|
K99+990
|
207870.808
|
300544.157
|
K100+0
|
207875.247
|
300553.117
|
K100+10
|
207879.460
|
300562.186
|
K100+20
|
207883.446
|
300571.357
|
K100+30
|
207887.201
|
300580.625
|
K100+40
|
207890.723
|
300589.984
|
K100+50
|
207894.010
|
300599
|
3.2.3 曲線放樣精度分析
如前所述對該曲線進行放樣,同樣為了檢驗放樣點的精度我們同樣用全站儀對放樣點進行測量,并將測量結果近似看作放樣點的真值,曲線點的設計坐標值和全站儀測量的近似真值及兩組坐標的誤差如下表3.5。
表3.5 曲線設計值與檢驗值的比較表
船用科力達風云K9雙頻單星道 雙星RTK GPS船用科力達風云K9雙頻單星道 雙星RTK GPS船用科力達風云K9雙頻單星道 雙星RTK GPS
點號
|
里程
|
X`
(m)
|
Y`
(m)
|
△ X
(cm)
|
△ Y
(cm)
|
點位誤差
(cm)
|
1
|
ZY(K99+947.34)
|
207849.431
|
300507.306
|
-2.4
|
-3.1
|
3.9
|
2
|
QZ(K99+999.70)
|
207875.123
|
300552.825
|
-0.7
|
2.1
|
2.2
|
3
|
YZ(K100+052.06)
|
207894.665
|
300601.374
|
-0.8
|
0.8
|
1.1
|
4
|
K99+950
|
207850.849
|
300509.494
|
0.7
|
1.3
|
1.5
|
5
|
K99+960
|
207856.162
|
300517.970
|
0.6
|
1
|
1.2
|
6
|
K99+970
|
207861.261
|
300526.608
|
-0.5
|
-2.5
|
2.5
|
7
|
K99+980
|
207866.133
|
300535.289
|
1.4
|
2.1
|
2.5
|
8
|
K99+990
|
207870.798
|
300544.160
|
1
|
-0.3
|
1
|
9
|
K100+0
|
207875.245
|
300553.114
|
0.2
|
0.3
|
0.4
|
10
|
K100+10
|
207879.462
|
300562.190
|
-0.2
|
-0.4
|
0.4
|
11
|
K100+20
|
207883.456
|
300571.365
|
-1
|
-0.8
|
1.3
|
12
|
K100+30
|
207887.201
|
300580.619
|
0
|
0.6
|
0.6
|
13
|
K100+40
|
207890.722
|
300589.976
|
0.1
|
0.8
|
0.8
|
14
|
K100+50
|
207894.009
|
300599.425
|
0.1
|
0.3
|
0.3
|